没有很阴,只有更阴——公子卬与商鞅的无间道!

2015-12-23 Q帝 权谋分享

两军对持,势不两立,公子卬竟然毫无防备的被商鞅所骗,从而打败与秦,这种军事幼稚无法解释公子卬的行为的合理性。在汉谋书院的哀东思维提示下,我反复研读了这段史料,我发现没有很阴,只有更阴。

先看史记的记录:
而魏国往年被齐国打得大败,诸侯们都背叛了他,可以趁此良机攻打魏国。魏国抵挡不住秦国,必然要向东撤退。一向东撤退,秦国就占据了黄河和崤山险固的地势,向东就可以控制各国诸侯,这可是统一天下的帝王伟业啊!”孝公认为说得对。就派卫鞅率领军队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昂领兵迎击。两军相拒对峙,卫鞅派人给魏将公子昂送来一封信,写道:“我当初与公子相处的很快乐,如今你我成了敌对两国的将领,不忍心相互攻击,可以与公子当面相见,订立盟约,痛痛快快地喝几杯然后各自撤兵,让秦魏两国相安无事。”魏公子昂认为卫鞅说的对。会盟结束,喝酒,而卫鞅埋伏下的士兵突然袭击并俘虏了魏公子昂,趁机攻打他的军队,彻底打垮了魏军后,押着公子昂班师回国。魏惠王的军队多次被齐、秦击溃,国内空虚,一天比一天消弱,害怕了,就派使者割让河西地区奉献给秦国做为媾和的条件。魏国就离开安邑,迁都大梁。梁惠王后悔地说:“我真后悔当初没采纳公叔座的意见啊。”卫鞅打败魏军回来以后,秦孝公把于、商十五个邑封给了他,封号叫做商君。


我们通过这一段做一下分析:

一、这段史料的三个疑点。
1、商鞅没有军事经验,却主动提出攻击魏国,仗还没有打,就主动签订无利益盟约撤兵。兵者国之大事,人吃马喂,耗费巨大,商鞅自己没有军事经验,而且之前已经通过改革方案,成为大良造了,位阶很高,打仗又有风险,为什么没有经验又有风险,却主动出击呢,说明其有必胜的把握。
2、公子卬简单的一封信就被骗了,还在一起喝酒,这种军事政治幼稚,缺乏合理性。
公子卬也不是一天两天混了,政治家庭出身,又参与军事,没吃过猪肉,也会看到过猪跑,就这么很简单就被骗过去,只能说明,公子卬觉得,这一切都是他的安排,他知道这个事情,所以才会很坦然,这是理性的决策,而不是只是因为之前的感情好,就把打仗当成儿戏。
3、公子卬和商鞅之前的私交比较好,但是这么好的私交却不推荐商鞅,或是在魏国合作。缺乏合理解释。
私教这么好,为什么不一起在魏国发展,为什么不一起结党呢?说明他们的分开要好于,他们在一起,不然谁会分开呢?


二:其实这个背后的阴谋,一场无间道的阴谋才能解释上面所有的合理性。
那就是,公子卬,自己有野心,和商鞅约定,我赞助你在秦国起步,然后可以做我的间谍。用商鞅的信息或是实力,来为自己在国内争取权力。
而商鞅自己在魏国不得志,发展也需要钱,去秦国的事情,和公子卬一拍即合。
于是,他们都遵守当年,苟富贵勿相忘的约定。
商鞅成了大良造,于是准备发动一场战争来完成这个约定。
1、发动战争,这时候让公子卬立功。帮助他获得军权,让他在国内有实权。
我猜想,公子卬一定是主动请缨,说自己能够完胜,并立下了军令状。很自信的就拿下了兵权。如果不是给他带兵,商鞅也会出击,攻击后,就指定要和公子卬谈判,然后退兵,给公子卬立功的机会。公子卬利用外部的敌对力量在内部上位。这种权术,后事用的很多,司马懿不灭诸葛亮就是想养寇自重。
2、按照既定的戏份,大家开始表演。公子卬成竹在胸,以为商鞅还是以前的哥们。
但是商鞅的野心也随着自己的地位提升,而变大,觉得公子卬对自己以前的价值一点都没有了,唯一有的就是残值,利用这个局,黑吃黑。于是后期的剧本已经已经按照新的情节发展了。商鞅直接杀了公子卬,用自己好哥们的人头,换取了自己商君的名号。公子卬,自己被骗。


三、商鞅杀了公子卬,断了自己的后路。
本来帮助公子卬上位,自己在秦国就算失败,以后也有公子卬的后路,不失败也会是秦国高管,但是商鞅出卖了自己兄弟后,断了自己的后路,所以后来出逃的时候,魏国没有接纳他。既然杀了公子卬还跑去魏国,说明,他觉得他对魏国有过帮助,还能有点面子。这进一步能够说明,他一开始是无间道,是给魏国做事的。
所以,事情的真相就这么一层层解开了,为什么后来人都劝商鞅找后路,商鞅没找,也是他自己知道,自己的未来已经换了现在的富贵,自己已经透支了未来,也就没有了未来了。这就好比一个人借了信用卡,提前消费了,后来有人劝,你还不上不去坐牢么,其实他已经很难回头了,已经还不上了,只能花一天是一天。谁说什么都没用,自己断了自己的后路,也就不存在未来了。

标签: 权谋无间道 养寇自重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mou5.com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