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谋教父——荀子

2015-5-22 Q帝 权谋分享

关于两千年封建中国的教父选项,世人均以为非儒学创始人孔子莫属,但是,古今奇观的明眼人早就看透另有其人。这个人的教义一直比“原教旨”儒学发挥更久远的现实作用,此人才是横亘中国两千年的真正教父。

他就是“整合大师”荀子。

荀子对中国王道的贡献,就像汉武帝刘彻对秦始皇的“修正”一样。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言,荀子和刘彻一样,亦可谓“整合大师”。

荀子号称“前秦最后一个儒家大师”,荀版儒教青出于蓝胜于蓝,是一门“伪君子与真小人”结合的“经世致用”学问。

荀子的贡献在于给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王道“实用”指南。他在著书立说时尚无“法家”,然而他发现:儒家与酷法完全可以“手拉手”,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他给出了中国式王道的标准答案——礼法兼施、王霸统一。这就是“内圣外王”的“经世致用”源代码。

大家都知道,荀子门下有一个高徒,名唤韩非子。这个师从儒家的高徒,后来却成为法家鼻祖。法家出自儒门,有的人大为不解,其实从师徒二人的观点来看,颇为异曲同工,他们都坚信“人性恶”,都认为“人人不是好东西”,帝王对百姓就应该“下手狠一点”。所以,韩非子算不上背叛师门。

韩非子对老师心领神会,但是他还是缺少老师的城府,极端地发展了荀子的“王道论”。在“霸力”这点上,韩非子比老师的走得还远些,他提出了以严刑厉法为中心的政治之术,将中国君主的“狼相”张扬于天下。

为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立制的秦始皇,他的“第一教父”就是韩非子,这位“祖龙”看了“韩教父”的大作《韩非子》,曾发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

人言随着暴秦的灭亡,韩非子思想破产了,我说不,老韩一直活在中国君主们的心中。法家的“强国弱民”是中国皇帝的核心之术,贯穿二十四史,从未过时。只不过中国的帝王是何等诡道之人,他们懂得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老韩这把“帝王杀人刀”,需要孔孟这套“刀鞘”——于是乎,荀学应运而生。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的是“明儒实法”的显规则与潜规则,他在宣布“独尊儒术”的同时,内心应该还是忘不了韩非子,“明儒实法”其实是回到了荀子的轨道。还是荀子委婉,中国君主,自此成为“披着羊皮的狼”,或理论化为“披着儒家外衣的法家信徒”。

后来清末维新学者谭嗣同,对中国王道评价也可谓一针见脓: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媚大盗。”

所谓“乡愿”,按照原创者孔子的解释,就是“伪君子”。在谭嗣同看来,荀子是“伪君子学”之集大成者。是中国君主——“披着羊皮的狼”的“合法代言人”。

然而,中国历代君主,为何不立荀而立孔呢?谭嗣同没说,我替他答疑——

说和做是两码事,号召别人学习的东西自己未必信。

显然在说上,孔子比荀子更“好听”。法家的一切出发点是“人人都不是好东西”,即“性本恶”。这是帝王看臣民的眼光。儒家祭出“性本善”,起码从字面上,更令人接受,更拿得出手,更有欺骗性,更容易被百姓接受。

这就像朝廷树立道德模范一样,模范既非君主所最亲近的人,也非他真要效仿的榜样。把“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摆上神坛,而荀子才是他们心中的“蛔虫”——伪君子与真小人结合之怪胎,中国君臣的人格分裂概由其出。

标签: 权谋教父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mou5.com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