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巴西劳工事件,皇帝不急太监急的背后权谋逻辑!
近日,巴西当局已叫停中国电动车巨头的一家工厂建设,当局指控中国工人的生活条件近似于“奴隶”,指有超过160名工人被解救,当局称,有设施的工人被迫睡在没有床褥的床上,每个浴室由31名工人共同使用。许多工人的工资、护照还被扣押,若要解约需面临高昂的费用。与此同时,汽车巨头巴西工厂的 107 名工人发布了联合声明,他们表示,网上所传的 “奴役” 等新闻报道与事实严重不符,这些不实报道让他们感觉人格受到了侮辱,人权受到了侵犯。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声明,澄清事实,消除误解,并愿意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和询问 。
这个新闻,很多弟兄后台留言,让我解析下,这个新闻我不想多说,但是让我忽然间想到了一个故事:
晚清时期,法国使臣罗杰斯对清朝皇帝说:“你们残酷的太监制度将健康人变成残疾人,这一点很残忍,很不人道。”还没等清朝君王回话,贴身太监姚勋就跳起来了,对法国使臣罗杰斯横眉冷对:“这是我们皇帝陛下的天大的恩赐,奴才们都心甘情愿。你虽身为外使,怎可诋毁我大清国,干涉我大清国内政?”
我们从权谋角度解析下这个太监心理背后的计算逻辑:
1、维护自身的生存与地位
太监制度是其得以在宫廷中生存和获取一定权力地位的基础。尽管这一制度在他人看来是残忍的,但对他们而言,这是既定的生存轨道。如果承认制度的残忍性,可能会引发对太监群体存在合理性的质疑,进而威胁到他们自身的生存和所享有的权力,所以本能地要维护。
2、讨好皇帝期待获取未来
在皇帝面前表现出对皇权和大清制度的绝对维护,通过驳斥外使来彰显自己的忠诚,期望以此获得皇帝更多的信任和青睐,从而巩固自己在宫廷中的地位,获取更多实际利益,比如赏赐、晋升机会或者在宫廷权力结构中的优势等。
3、 逆向合理化的自我麻痹
长期处于太监群体中,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群体认知和心理适应机制。他们可能通过自我洗脑,将成为太监视为一种“恩赐”和“荣耀”,以减轻内心对自身残缺的痛苦认知,并且不允许外人对这种他们已经接受的“命运安排”进行批判,形成一种对外来质疑的抗拒心理。
4、集体荣誉感的扭曲表达
虽然太监群体处于封建统治的畸形结构中,但他们也具有一定的国家和民族概念。在面对外国使臣的指责时,将其上升到对国家的诋毁和内政干涉层面,以一种扭曲的方式来表达所谓的“爱国”和“维护大清尊严”,实际上是在其狭隘认知下的一种本能反击,同时也是为了掩盖自身所处制度的不堪本质。
5、面对未知的恐惧与抵触
太监们长期生活在宫廷这个相对封闭且等级森严的环境中,对于外部世界的观念和价值体系了解甚少,也缺乏改变现状的勇气和能力。法国使臣所代表的西方观念和批判,对他们而言是一种陌生且具有冲击力的事物。他们害怕这种外来的新思想一旦被认可,会打破他们所熟悉的宫廷生态和社会秩序,而他们自身由于身体和身份的特殊性,在这种变革中往往会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甚至可能被彻底抛弃。
所以,皇帝不急太监急的心理,让姚勋选择用激烈的言辞抵触这种外来的质疑,以维护自己熟悉且赖以生存的旧有环境和秩序,哪怕这种秩序本身是不合理和不人道的。大家看明白了这个故事,其实也就知道了这个新闻,我们不知道真实的巴西,我们却知道真实的国人,鲁迅《灯下漫笔》中说过,“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 “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 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湾子了。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热门文章
最新评论
- 何琦
不错!充满智慧!许多疑惑都解除了! - 沙丽平
谢谢,已购买!蛮好的!!! - Q帝
@小凯:早明白,早改变。 - 小凯
我是一个没有背景没任何关系的人可以说是社... - Q帝
@回到老家:美国有遗产税,捐赠可以免税,... - 回到老家
q帝,最近看见新闻有电商富翁捐款,过年期... - Q帝
@萧何:上厕所,让人过去,这是失职。 - 萧何
极端了,作为一个正常人这种情况怎么可能让... - 混混下场惨
看历史书,王君廓最后是被房玄龄集团给办了... - 说书场戏
石敬瑭本就是后唐的一个小军阀,跟着另一个... - 萧何
正如Q老师所说,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不... - 萧何
@索栎:幼稚了哈,中产属于社会阶级中的一... - 过来瞅瞅
背景,资源,关系,天赋,指导这些人人都有... - swinsk
太对了, 第3点尤其重要 - Q帝
@主流:历史上就一个豫让,而且死的很惨。 - 主流
电视剧巡回检察组对第三条持否定态度,电视... - Q帝
@来了:是啊,能够找到一个对的门路,非常... - Q帝
@假年:是这个道理! - 来了
改善眼界,能力也难着呢,提着猪头找不到庙... - 假年
历史上教训也不少,王安石变法时就用了一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