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权谋:越权是个双刃剑,做好了,直接进入高层视野!

2022-3-3 Q帝 权谋分享

【出处】《资治通鉴》第17卷 汉纪9

【译文】河内失火,延烧千馀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馀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

【译文】河内郡失火,火势蔓延烧毁了一千多家民房,武帝派汲黯前去视察;返回之后,报告说:“平民百姓不慎失火,因为房屋毗连而蔓延燃烧起来,不值得陛下忧虑。我经过河南郡见河南郡的贫民遭受洪水干旱灾害磨难的有一万多家,有的甚至于到了父子相食的悲惨境地,我谨借出使的机会,用陛下的符节,命令发放河南官仓积粮以救济贫民。我请求归还符节,甘愿领受假托天子命令的惩罚。”武帝很赏识他,就赦免了他的罪。

【解析】韩非子2000年前就提出了经典的政治论断,越权者死。这个原则被后来的老板们都奉为圭臬。但是凡是有例外,而只有一种情况下可以越权,但是却有着极其严格的条件,一旦有人能够按照这样条件操作的人,基本上都成为了领导最看重的人,因为这类人,在原则和灵活性方面,都做到了极致。

1、突发事件

凡是越权的事情,必须是被动遇见,且不在自己的权限或是规定动作范围之内。如果不突发,就有足够的时间有组织规定人员,规定动作,规定流程来处理。只有突发性,自己被动遇见的才行。如果不是被动,而是主动的插手,动机就有问题,会遭到怀疑。汲黯就是路过时遇见的突发事。

2、无法汇报

汲黯那时候的是汉朝,交通通讯都不发达,无法及时的请示。而现在也有电话微信无法联系的情况,比如半夜领导关机,或是领导出差坐飞机,或是开会关机等,我们无法做到汇报,为了避免损失继续扩大,就只能自己做主处理,如果能够汇报,还是直接请示的好,才不会越权。

3、领导利益

处理的事情,必须是为了避免损失,而且是为了公事。只有为了公事,才能够自己直接做主,这是主人公意识,也是为了组织本身的利益,根本上,还是为了维护领导的利益,如果不是为了领导的核心利益,就是公事也会被追究。汲黯就是维护了大汉的政治形象,为汉武帝争取了民心。

4、领导旗号

想这种为了救灾,开仓放粮的事情,就不能以个人名义了,这就是设置私恩了。无意中收揽民心,即便维护了大家的利益,但是这种行为,领导不舒服。但是,汲黯是直接持节,也就是说,打了汉武帝的旗号,用领导的名义做的,大家感激的是汉武帝,汲黯自己只是办事员,有功归上。

5、主动认错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了,即使汲黯事情上做的对,但是未经请示,也是做错了,而回来之后,非但没有居功,而且还把裁判权交给汉武帝,这让自己的行为回归到权力框架,游戏规则中来,没有体现出擅自做主,藐视权力的姿态,还能够为汉武帝争取民心,为组织办事,当然得到原谅。

最后需要说的是,汉武帝的态度“贤而释之”。贤,就是认为汲黯做的对。毕竟是打着汉武帝的旗号,外面的人不知道是汲黯擅自做主,都对皇帝感恩戴德。如果汉武帝处罚了汲黯,恰恰让老百姓知道,是汲黯救了他们,和皇帝无关,而自己的恩人是汲黯,还受了处罚,同情心下,汲黯更有威望。汉武帝会得不偿失。而“释之”则是,你是有错的,但是我原谅了你,不再追究。这也为那些可能出现的随意越权的事情,保留了控制权,避免了出现错误的不良示范效应。因此这个越权的事情上,汉武帝的处理和汲黯的做法都相当的完美,后期汲黯位列九卿也是对其能力的深度认可。完美的处理突发事件,让汲黯获得了高层认可的机会,所以越权是个双刃剑,做好了,有灵活度,是贤人;做不好,违背规定,直接废了。

标签: 越权 突发事件处理 汲黯权谋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mou5.com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