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做二把手的五大顶级秘密,被史官研究房玄龄所揭露!

2022-1-28 Q帝 权谋分享

【出处】《资治通鉴》第199卷 唐纪15

【原文】柳芳曰:玄龄佐太宗定天下,及终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祸乱而房、杜不言功,王、魏善谏诤而房、杜让其贤,英、卫善将兵而房、杜行其道,理致太平,善归人主。为唐宗臣,宜哉!

【译文】柳芳曰:房玄龄辅佐太宗平定天下,直到死于宰相位上,一共三十二年,天下人号称为贤相;然而没有多少事迹可寻,道德也达到至高境界。所以太宗平定祸乱而房玄龄、杜如晦二人不居功;王珪、魏徵善于谏诤而房、杜二人不争其贤名;英国公李世绩、卫国公李靖善于领兵作战而房、杜二人辅行文道,使国家太平,将功劳归诸君主。房玄龄被称为有唐一代的被人敬仰的大臣,是很适宜的。

【解析】二把手其实这个身份很尴尬,好好做工作,容易被一把手猜忌防备,被下属所孤立和排挤,不好好做工作,又显得尸位素餐,被人看不起,位置不稳。这就意味着,干得好要被猜忌开除;干不好,要被失职开除。如何干得好,还能坐得稳,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可以说非常的难。

因此,历史上能够做好二把手的人不多,被历史高度评价为“房谋杜断”的房玄龄跟随唐太宗做二把手30多年,而且被历史上称为贤相,十分的罕见。在房玄龄过世之后,司马光自己没有发表任何的评价,而是引用了唐肃宗时期的史官柳芳对房玄龄和杜如晦的评价,这个评价可以说,直接概括了做二把手的精髓:

1、不言功

房玄龄帮助唐太宗李世民做了很多大事,但是却没有把自己的功劳挂在嘴上。这个别说是二把手,就是普通人都很难做到,普通人还把“没功劳还有苦劳”挂在嘴上,天天想让组织记得他的付出。做到二把手的位置,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不能一把手猜忌,已经得到二把手的位置了,就没有必要卖弄炫耀自己的能力了。做好自己分内工作即可。记住,高调是为了获取认可,一旦获取认可,目的达到就要低调。

2、让其贤

嫉贤妒能基本上是人性的弱点,越是在位置的人,越是怕被人有一天替代自己,于是提前把那些有能力的人都排挤走了。而恰恰这样的人,时间长了,排挤的人多了,就会在自己的对面树立起一大堆的敌人。一旦自己有一点点的错误,都会被放大,被大家揪着不放,而最终下台。而房玄龄对有才华有能力的王珪和魏征等人才从不打击。让有才华的人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不树敌,不被下属攻击。

3、行其道

英国公李世绩、卫国公李靖善于领兵作战,而房玄龄就自己行文道。这意思就是,房玄龄作为宰相,有极强的角色意识,很准确的定位。认知到,自己军事能力不行,就绝不掣肘,绝不干预专业干部的决策,而是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好自己的最擅长的部分。这一点可以说,很多干部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时不时的就要干预别人,瞎指挥,让别人讨厌,容易导致失败,最终自己也要为失败负责。

4、致太平

作为二把手自己的主要工作成就,就是完全的执行一把手的意图,然后让整个组织能够平稳的运行下去,一个内部没有矛盾的组织,是高效率的,高凝聚力的,一个没有外部矛盾的组织是安全的,是没有阻力的。所以作为二把手最高要求就是没有外部的阻力和威胁,没有内部的掣肘和纠纷,完全执行领导意图这就是最大的工作,房玄龄“无迹可寻,德亦至矣”,就是好像没有做工作,其实都做了。

5、善归主

善于把某些事说成是皇帝做的。房玄龄是用功归上,而严嵩却不一样,《明史》杨继盛传这样记载:“陛下用一人,严嵩说‘我推荐的’;陛下贬斥一人,严嵩说‘这人不是我的亲信,所以罢斥他’。陛下原宥一人,严嵩说‘是我救的’;陛下罚一人,严嵩说‘这人把我得罪了,所以要报复他’。”到底房玄龄和严嵩谁做的对呢?其实都对,上级能力差,不被信任时就学严嵩窃权。如果领导牛、又信任,就做房玄龄。

写到最后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权谋网不是一直强调要学会除掉潜敌,这样自己的位置就稳了,但是为什么这里却让贤,没有除掉王珪和魏征反而位置稳了呢?除不除掉潜敌,其实主要看三个因素,首先和领导的关系,王珪和魏征都是废太子李建成的心腹,没有威胁。其次,是自身能力,房玄龄自己18岁就考中进士了,一直都是唐太宗主要谋士,无人能比。最后就是魏征王珪其实都是性格有问题的人,是偏才不具备做宰相的全面能力。所以,和领导关系好,自身能力强,人才有缺陷,自然不用当成潜敌。

标签: 如何做二把手 二把手的智慧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mou5.com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