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通鉴:真相是什么不重要,如何为己所用才重要!

2022-1-16 Q帝 权谋分享

【出处】《资治通鉴》216卷 唐纪32

【原文】棣王琰有二孺人,争宠,其一使巫书符置琰履中以求媚。琰与监院宦者有隙,宦者知之,密奏琰祝诅上;上使人掩其履而获之,大怒。琰顿首谢:“臣实不知有符。”上使鞫之,果孺人所为。上犹疑琰知之,囚于鹰狗坊,绝朝请,忧愤而薨。

【译文】棣王李琰有两个小妾,争风吃醋,其中一个暗中让巫师写了一道符放在李琰的鞋子里,借以讨好。李琰与监视他们的宦官有矛盾,宦官知道了这件事,就秘密地向玄宗上奏说李琰诅咒皇上,于是玄宗就派人突然搜查了李琰的鞋子,果然搜到了符,心中大怒。李琰叩头谢罪说:“我实在不知道这件事。”玄宗派人审问,原来是小妾干的。但玄宗还是怀疑李琰知道此事,就把他囚禁在鹰狗坊中,不再让他上朝请安,李琰忧愤而死。

【解析】人有很多死法,但是死于小妾争宠的,只有棣王李琰,被誉为唐朝最奇葩的故事之一。不少人读通鉴到这一段,都一笑而过,认为这是宫廷花边新闻,简单的内斗而已,但是通过权谋角度来看,就是另外一番味道,因为这揭示了权谋一个最基本的原理,真相不重要,如何处理,对自己最有利才重要!

1、干不死别人,就不要得罪他

很多人大风大浪都见过,最终却在阴沟里翻船,核心原因就是对小人物、小事情丧失警觉。李琰看不起身边的太监,和他们有矛盾很正常,你一个太监,谅你能怎样?但李琰忽略了一个事情,老虎总有打盹的时候,自己不犯错,不代表人别在鸡蛋里挑不出骨头。真正的权谋高手从来不把喜怒放在脸上,也不会在行为上带出来,而是笑里藏刀,找到机会,让对手一刀毙命。因为之前任何的反感行为都会引起对手的警觉,从而让自己丧失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机会。社交中最痛苦的就是,你得罪了他,而且还无法除掉他,这样只能让自己时刻的处在被监视的状态中。

2、借题发挥,是泼脏水的精髓

小人物攻击一个人最有效方法就是泼脏水。没经验的人,喜欢凭空捏造,捕风捉影,但是这个很容易在操作中被发现诬告,导致失控,从而引火烧身。权谋高手都是基于事实,在动机上做解释,进行借题发挥,这样做效果最佳,对自己也对安全,因为事实是存在的,而动机的事情,本来就是主观的东西。动机的事情让对手无法辩驳,事实的存在让自己安全。而这个太监就是采用了这样的套路,他明知道是小妾所为,但是却直接向唐玄宗回报了李琰的诅咒皇帝的动机。而皇帝立即在李琰的鞋子里找到了道士写的灵符,这个无论未来皇帝怎么处理,太监是安全的,而李琰是被动的。

3、权力不寻求真相,只看可能

唐玄宗一生共生育有三十个儿子,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棣王李琰,是唐玄宗的第四子。此时,已经七十多岁、在皇位上坐了四十年之久的唐玄宗,最担心的就是有皇子、或者大臣觊觎自己的皇位,意图不轨。皇帝在查清楚了这个灵符的确是小妾争宠做的,但是为什么还是依旧把李琰给囚禁了呢?因为权力从来不寻求真相,而是只看可能,你有这个可能,我就要找借口收拾你。这就是权力安全的敏感,这就是政治危机的嗅觉,永远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所以唐玄宗自己也知道儿子可能没有诅咒过自己,但是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也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了。

一件事情发生之后,当事人内心真实怎么想的,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别人怎么解释。别人怎么解释,其实也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有决定权的人怎么判断,而有决定权的人怎么判断,真相以及解释也都不重要,和有决定权的人如何利用这件事情,对他自己最有利才重要。因此,在政治上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件事情发生之后,如何下定论,就成了各方利益群体博弈的平台,都在借助这样事情,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进行充分的博弈,没有人在乎真相是什么,动机是什么,只在乎,如何引导到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或是损失最小化,至于当事人,他就是个被人借势博弈的工具而已!

标签: 充分博弈 博弈平台 泼脏水手段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mou5.com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