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权谋家都喜欢斩草除根,而不是冰释前嫌?

2020-7-11 Q帝 权谋分享

管仲射向齐桓公的一箭,这个历史故事众所周知,但是二人的关系,却扑朔迷离。是管仲和齐桓公表演的障眼法,采用瞒天过海的手段故意欺骗公子纠,还是真的齐桓公,放开自己的胸怀,冰释前嫌而重用顶级人才管仲?权谋网前天的文章指出,管仲和齐桓公是唱的双簧。不然齐桓公继位之后,也不至于叫管仲为仲父(干爹的意思),但是很多朋友后台留言说,你这是阴谋论,把任何人都往最坏的方向去想,难道中国就不能有真的重用人才,而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吗?其实,历史上这类人多了,刘邦和雍齿,张绣和曹操,魏征和唐太宗。但是这类事情各有原因:

首先,刘邦和雍齿,为了稳定人心。

雍齿曾经背叛过刘邦,刘邦最为痛恨他。但是汉朝统一天下之后,因公功臣胜将比较多,对于功劳的核定比较慢,此时人心不稳,所以,张良出计策,先让刘邦封雍齿为什邡侯,大家看到刘邦的仇家都封侯了,自己一定不会被慢待。因此刘邦原谅雍齿不是因为胸怀和重用人才,而是稳定内部的人心。

其次,曹操和张绣,为了获取支持。

张绣曾经投降给曹操,但是不满意曹操霸占自己的婶子,趁机反水,杀了曹操的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但是在官渡之战的僵持关键时期。袁绍和曹操都去争取张绣的支持。张绣支持谁,谁赢。所以,张绣的到来,曹操不得不放弃个人恩怨,这是为了获取张绣的支持,而赢得官渡胜利,不得已原谅。

最后,李世民和魏征,为自身形象。

唐朝的魏征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魏征曾经辅佐太子李建成,多次催促让太子杀了李世民,但是李世民先下手为强,提前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李建成。魏征被俘虏。之后魏征投降给李世民。李世民重用魏征,让他不断的提意见,其实本质是为了洗刷自己杀兄屠弟的政治污点。修正自己的政治形象而已。

为什么我们没有真正的胸怀包容仇家呢?

1、文化基因

古代匈奴,部落互相征服,杀父留子,这些孩子都拜胜利者为干爹。因为是崇拜强者为文化传统,没有报仇的文化,自然安全,少数民族还把女人当成财产,父亲的的女人,也是会被儿子继承的。而我们之所以不能不杀了仇家,是因为多年的复仇的文化传统。不少人拿外国的政治操作举例子,其实这就是文化无知,文化基因不一样,自然选择的真实手段就不一样。

2、个人安全

政治家从小就被教育持术不持信,不能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别人的选择之上,而是要建立在对方无能力之上。彼此之间都有这个信念,也就无法完全的放心对手。他目前是没有能力,而伪装顺从,还是真的心悦诚服呢?所以这一根猜忌的刺,在心里无法拔出。因此为了自己的安全,对自己的仇家,能够一刀结束了,就绝对不手软,绝不会给他死灰复燃的机会,顶多,手段掩饰下,制造意外什么的。

3、示范相应

为什么,必须杀了这些曾经背叛和伤害自己的人,就是因为,这还有个示范效应的问题。孔夫子说过,“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因此,如果你原谅了伤害过自己人,那么其他人都会认为你好欺负,好说话,反正还能够得到原谅,何不欺负你一次,说不定就有大好处。这样自己就会丧失威信,而让刺激小人的野心,让他们更加猖狂。避免如此效应,必须杀了仇家。

所以,基于中国的政治传统,面对自己的仇家,必须斩草除根,避免死灰复燃,这样自己才能够绝对安全,而如果有不得已的外部情况,可以因为内部稳定,外部联合,自身形象问题,暂时采用原谅的态度,通过展示胸怀,来获取更大的政治利益。明白了上述的分析,也就懂了,政治没有原谅,没有胸怀,只有利益和算计!

标签: 示范效应 利益算计 稳定人心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mou5.com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