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职场:做领导管理下属,看的不是好人坏人,而是对自己有没有用!

2019-8-19 Q帝 权谋分享

【出处】《资治通鉴》104卷 晋纪26

【背景】前秦十万大军围困东晋重镇襄阳,东晋梁州刺史朱序保卫襄阳。

【原文诏冠军将军南郡相刘波帅众八千救襄阳,波畏秦,不敢进。朱序屡出战,破秦兵,引退稍远,序不设备。二月,襄阳督护李伯护密遣其子送款于秦,请为内应;长乐公丕命诸军进攻之。戊午,克襄阳,执朱序,送长安。秦王坚以序能守节,拜度支尚书;以李伯护为不忠,斩之。

【译文东晋诏令冠军将军、南郡相刘波率领八千兵众救援襄阳,刘波畏惧前秦,不敢前进。朱序屡屡出战,攻破前秦的军队,秦兵逐渐远退,朱序不再设防。二月,襄阳督护李伯护秘密地派他的儿子到前秦去表示忠诚,请求作为内应。长乐公苻丕命令各路部队进攻襄阳。戊午(疑误),攻克了襄阳,抓获了朱序,把他送至长安。前秦王苻坚因为朱序能够保持气节,授官度支尚书。认为李伯护不忠诚,把他杀掉了。

【解析】作为最底层人的喜欢从道德角度,以好人坏人。来作为自己交往的标准。但是高层思维却不是用好坏来作为用人标准的,前秦王苻坚错误的使用忠奸的标准,来作为自己用人的标准,为自己未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1、李伯护死的冤枉

两军对阵,最希望的就是对方阵营出现叛徒,充当自己的内应,这无异于天降甘露,第一,能够内外夹击,第二背后捅刀子出其不意,第三能够重创敌军的士气。这样的叛徒绝对是势利小人,但是他却极大的减少了前秦军队的战争成本,这本身就是重大的功劳。

战后论功行赏的时候,尽管李伯护是个小人,内心看不起他,但是此时依然要论功行赏。这样能够有巨大的示范效应,因为东晋还在长江以南,还需要打的战争要打,此时把李伯护杀了,以后谁还出来当叛徒呢,自己的战胜成本是不是要花费巨大?

现在很多初任领导的人,看不惯那些势利小人,对那些对自己拍马屁、送礼行贿的人嗤之以鼻,殊不知,这些人有这些人的用处,除了能够给自己带来好处,还能够听话,还能够监察其他下属,如果只是出于内心厌恶,而把这些人打击走,好人都不主动做耳目,自己不真成了孤家寡人?

2、朱序不值得重用

朱序一直在做抵抗,最后被出卖而是失败,他的内心对于自己被抓获并不是心服口服,而且,越是这样的忠臣,越是有着坚定的信念,而且内心充满着对汉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不是对前秦这样的氐族认同。不杀,给个度支尚书就能够收买?能收买的能叫做忠臣?

前秦王苻坚,觉得这是忠诚,能够为己所用,这个想法大错特错了,历史上,只有忠诚的丧家犬才行,原有的主人已经不再了,这才能够继续为新家忠诚,而朱序所在的东晋,人家都还好好的,人家的狗会为你叫?而且,抵抗的给了位置,这是不是说,接下来所有人,都会深度抵抗,反正死不了。

做领导对于一个人的使用或是提拔,并不是主要看个人能力,这个人的能力很强,但是他不是为你所用,这样的能力,不仅对领导不是好事,恰恰会成为恶梦。没能力的对不听话,伤害力还不强,但是有能力的人不听话,对领导的权力伤害几乎无法弥补。

3、苻坚的管理错误

很多人会问,刘邦杀丁公不就是做对了吗,怎么到了苻坚杀李伯护就是错了呢?楚汉战争期间,项羽的部下丁公追杀刘邦,放了刘邦一马。刘邦建国后,丁公过来求赏,刘邦以不忠的借口把他给杀了。这本质的原因是,刘邦已经统一了天下。阶段变了,要提倡忠诚了。

但是苻坚面临的环境是,东晋还是个强大的存在,而且前秦是少数民族的政权。离统一天下还非常的遥远,这时候重要的工作就是分化瓦解对手,让东晋的人知道,只要听命于前秦的高官厚禄,万股抵抗的全家凌迟处死。直接把朱序杀死,对李伯护大大的赞赏。这样才是正确的玩法。

苻坚是个好人,但不是个好领导,好领导是能够为了组织的利益,给与小人奖励。重用小人。但是凭借个人的好恶,而不是利益来用人,让自己丧失了权力基础。事实也是如此,淝水之战的时候,朱序就成了东晋的内奸,前秦军队稍微一撤退,他就大喊秦军失败了,让前秦立即奔溃。

所以,经过上述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到,做领导不是喜欢用小人,而是因为小人有用,不是不喜欢用能力强的忠臣,而不是他们对自己没用。有没有用,才是用人的根本。最后,很多人会问,对于李伯护,这样的小人,看着真的不顺眼怎么办,其实很好办,功过分明,立功必须奖励,但是事后,可以找个其他的借口处理掉,比如贪污。而不是说他不忠诚旧主。管理问题就怕混为一谈,切记。

标签: 管理秩序 好人坏人 有用没用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mou5.com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