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权术:实力激发野心!

2019-5-20 Q帝 权谋分享

【出处】《资治通鉴》第115卷 晋纪37

【原文】秦王兴遣其弟平北将军冲、征虏将军狄伯支等帅骑四万,击夏王勃勃。冲至岭北,谋还袭长安,伯支不从而止,因鸩杀伯支以灭口。

【译文】后秦王姚兴,派遣他的弟弟平北将军姚冲、征虏将军狄伯支等率领四万骑兵,进攻夏王刘勃勃。姚冲大军抵达岭北地区,打算回击长安篡权,因狄伯支不同意才中止。姚冲因此用药酒毒死狄伯支灭口。

【解析】人的野心和实力是相一致的,随着实力的增加野心也会膨胀,所以任何权谋家赋予下属实力的时候,都不得不对他们的野心设防,这一段全面揭示实力刺激背景下的野心操作:

一、姚冲的选择

1、姚冲作为姚兴的兄弟,一开始可能没有野心要篡位,但是人都是会变的,一旦手里握有几万兵力之后,心态就发生了变化,就想趁此机会,转身偷袭后秦的首都长安,攻其无备,这个篡权的机会很可能就会实现。但是姚冲受到了狄伯支的制衡和阻碍。自己无法调动军队,造反计划也就功亏一篑了。

2、姚冲做的对不对呢?这绝对是利益的选择,高层人几乎上是不讲什么感情的,皇家父子情几乎都不存在,何况兄弟情呢?造反的三个条件,他拥有了两个,一个是手握重兵的资源,第二是攻其不备时机。唯一缺少的,就是盟友支持,应该是姚冲自认为能够用高官厚禄说服狄伯支,但是失败了。

3、任何人想成就非凡事业都要冒着巨大风险。姚冲应该是在脑子里计算了多遍,有三分之二的把握了还不干一票?于是果断下手,但是他遇见了一个宁愿死也不配合的狄伯支,姚冲冒险失败,只能拿出下策,直接用毒酒杀了狄伯支,用来掩盖自己造反。

二、狄伯支两难

1、狄伯支,刚刚被后秦王姚兴用一千匹马和一个高级战俘,才把他从北魏换回来。可以说,对于狄伯支而言,被俘虏之后,还被君主惦记着,还用巨资把自己换回来,而且换回来之后,立即任命为征虏将军,这是多么大的恩遇。当他面对姚冲引诱造反的时候,内心绝对是矛盾的。

2、一方面,自己如果配合姚冲,用这四万大军转身偷袭长安,杀姚兴一个措手不及,取得成功几乎是易如反掌。而且自己还不用有太大的道德责任,毕竟什么事情都有姚冲在前面顶着。自己也能够转身取得更高的财富和地位,但是狄伯支最终选择了站姚兴的队,感激知遇之恩。

3、很多人会说,狄伯支即使和姚冲合作政变成功,姚冲也会在事后杀了他。他也是利益选择。其实不然,毕竟那时候死不死,还不一定,但是此时知道了秘密,就必须会被姚冲给杀了。狄伯支没有跑的机会,即使跑回去,姚兴也会相信自己的兄弟。而不是他。他选择为知遇之恩而死。

三、姚兴的做法

1、姚兴把自己的核心主力部队交给这自己姚冲和狄伯支可以说,是有深度安排的。一个是自己的亲兄弟,一个是自己对他有恩的大将。这两个都是自己信任的人。这就是一个亲贵制衡的结构,无论谁造反,都很难策反对方。一般军中都是亲人任一把手,有决策权,而贵人,任二把手,有执行权。

2、这个结构下,大家只看到了姚冲的谋反,被狄伯支制衡了。其实也应看到,如果是狄伯支这样的外部功臣造反的条件下,同样会遭受姚冲的制衡。如果不是姚兴任用狄伯支这样一个逆境提拔上来的人,这次很可能这个制衡结构就失效了。所以,整体上姚兴的安排非常完美。

3、姚兴之所以不惜代价把狄伯支给换回来,其实也是想给他一个大的恩情,让他卖命。作为领导的心思,想控制一个人,不是给他多大的利益。因为别人会许诺的更多,从而背叛自己。只有破格给他知遇之恩,挽救于水火,这才能够真正的施恩,征服人心。毕竟这个社会无羁无耻的人很少。

经过上述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到,这个造反未遂的事件中,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尤其是姚冲,并不能因为失败而否定他的做法。谁没个野心呢,即使自己没野心,实力到了,手下人也不一定肯啊,所以才有后来的黄袍加身的事件发生。其实在出发之前,如果姚冲不是临时起意,就该把狄伯支的家人偷偷控制起来,用家人要挟,或是走到半路提前诬陷狄伯支造反,从而除掉,都比这个说服不成,让自己暴漏的方法好太多。

 

标签: 政治野心 权谋野心 实力野心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mou5.com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