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学权术:基于未来决策的两种思路及其冲突应对!

2017-11-22 Q帝 权谋分享

【出处】《三国演义》16回

【原文】却说玄德前奔许都,到城外下寨,先使孙乾来见曹操,言被吕布追逼。特来相投。操曰:“玄德与吾,兄弟也。”便请入城相见。次日,玄德留关、张在城外,自带孙乾、糜竺入见操。操待以上宾之礼。玄德备诉吕布之事,操曰:“布乃无义之辈,吾与贤弟并力诛之。”玄德称谢。操设宴相待,至晚送出。荀彧入见曰:“刘备,英雄也。今不早图,后必为患。”操不答。彧出,郭嘉入。操曰:“荀彧劝我杀玄德,当如何?”嘉曰:“不可。主公兴义兵,为百姓除暴,惟仗信义以招俊杰,犹惧其不来也;今玄德素有英雄之名,以困穷而来投,若杀之,是害贤也。天下智谋之士,闻而自疑,将裹足不前,主公谁与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阻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操大喜曰:“君言正合吾心。”次日,即表荐刘备领豫州牧。程昱谏曰:“刘备终不为人之下,不如早图之。”操曰:“方今正用英雄之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此郭奉孝与吾有同见也。”遂不听昱言,以兵三千、粮万斛送与玄德,使往豫州到任。

【解析】决策是领导人必须具备的第一技能。决策能力比较强的人,通常都是基于未来的走向来判断当下的行为。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才能更加清晰的知道现在该做什么。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曹操面对如何处理和刘备的关系,就体现了这样的远虑决策思维:

1、对刘备杀还是不杀两大思路

面对刘备的到来,曹操的谋士,对其的态度出现两大派,荀彧和程昱都认为,刘备是个英雄,终不为人下,早晚会成为祸患,不如现在趁着他还没多大能量的时候除掉。而郭嘉却从相关影响的角度来说的,除掉一个人,阻碍了人才的归附。曹操选择了听从郭嘉的意见。

2、这两大思路的背后核心原理

荀彧和程昱的是线型推理,纵向思考。就是简单的看待刘备和曹操之间的关系演变。基于未来的祸患来提供当下的决策依据的。而郭嘉的思虑更加开阔一些,是以面型推理,横向思考。基于未来的利益来提供当下的决策依据的。

3、如果两大思路冲突如何解决

这两个思路之间并没有优劣之分,但是曹操却直接认同了郭嘉的策略,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决策的思路,就是和两个决策思维发生冲突时,该如何选。那就是趋利避害,趋利优于避害。因为,不杀能够带来利益,而杀了能够避免的祸患并不清晰。

很多人会说,后期刘备果然成了曹操的最强劲的对手,现在曹操的决策是错的。这是倒果为因逆推的结果。刘备能够最终拿下益州,是多方因素促成的结果。这个未来祸患的影响力当初看来微乎其微,但是对曹操当下的人才归附可能是显而易见的。人的决策倾向于更加清晰的东西。

曹操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策,还有一个另外的原因,就是自己行为的一致性,刚刚热情招待了刘备,转身就翻脸,这无异于打自己的脸,承认自己一开始是错的。人都有自我辩护的欲望。总想找基于自己认可的行为走下去,这一点我们也是要考虑的。

标签: 决策思维 未来决策 曹操决策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mou5.com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