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学权术:政治高手的精彩话术!

2017-11-20 Q帝 权谋分享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回

【原文】卓待百官到了,然后徐徐到园门下马,带剑入席。酒行数巡,卓教停酒止乐,乃厉声曰:“吾有一言,众官静听。”众皆侧耳。卓曰:“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今上懦弱,不若陈留王聪明好学,可承大位。吾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以为何如?”诸官听罢,不敢出声。

 卓问百官曰:“吾所言,合公道否?”卢植曰:“明公差矣。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恶三千余条,故霍光告太庙而废之。今上虽幼,聪明仁智,并无分毫过失。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参与国政,又无伊、霍之大才,何可强主废立之事?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卓大怒,拔剑向前欲杀植。侍中蔡邕、议郎彭伯谏曰:“卢尚书海内人望,今先害之,恐天下震怖。”卓乃止。司徒王允曰:“废立之事,不可酒后相商,另日再议。”于是百官皆散。

【解析】权术研究的魅力就是能够通过每个人的具体行为找到其规律,然后指导我们当下的具体活动。权谋网解析下他们几个人的权术心思:

1、董卓为什么强行推进废立之事?

按照正常的权术逻辑,现在的汉少帝思维混乱,性格懦弱,非常适合做傀儡,而陈留王也就是未来的汉献帝是个非常的聪明的人,并不很好驾驭。但是董卓暴力推进废立之事。必然有其内在的规律。根本原因就是,他从来没有参与过国政,如何短时间树立自己的政治威望,比什么都重要。这个政治权威,就是让自己获得拥立之功。同时通过火力侦察,识别并除掉政治反对派。所以,董卓在考虑傀儡本身的价值和自己的利益,选择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不管汉少帝刘辩是不是适合做傀儡,都要废了他。董卓采用了一个非正式的场合,来谈论这个话题,其实也不是想一次解决这个问题,而是作为试探后有一个退路的。这是通用的政治手法,非正式会晤的办法,能够让自己可进可退。很多领导想推进自己的政治想法都是通过非政治场合试探或是私下交流酝酿想法的。因为这个可以不用太过于对言论负责。

2、卢植为什么敢站出来发表言论?

董卓废立的想法一说出来,大家都沉默了,原因内心都害怕董卓的淫威。但是卢植为什么敢跳出来替汉少帝辩护?他不怕死?卢植在朝堂多年,早已不是愤青,表面看起来是对抗董卓,其实是一段政治暗语,他本意是拍马屁,替董卓出主意,不过被董卓误会了,他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你这样做是没有政治合法性的,你想废立,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要制造汉少帝很多错误,然后你控制政治有一段时间自身形象打造之后,这样就能废立了。你现在没有打造伊尹般的政治形象之前,就废立,属于篡逆,是不合法的。”董卓毕竟不是搞政治的高手,而是军事高手,没有听出,卢植的弦外之音。之所以说卢植是拍马屁,就是他没说皇帝不能废,而是说条件不具备。董卓以为是卢植跳出来公然反对自己,于是发怒。政治大多都是暗语交流的不能说的太明白,不过你的对手政治素质太低,暗语的就是高风险了。

3、蔡邕等人如何缓解对抗矛盾的?

通常而言,想救卢植,通常策略就是求情,就要为他说好话,“明公,他喝多了,性格耿直,在给他次机会吧。”但是政治高手却不会这样做,因为必须站在董卓的利益下,才能说服,那就是说“他国内的声望比较高,杀了他,影响不好”给董卓出了一道利益计算题,董卓顿时明白了,还是不能杀,不过这只是解决了不杀的问题,但是当时的场景比较尴尬,大家的这个对立气氛并没有解除,于是王允,就出来打圆场,给双方一个台阶,因为这个话题不能再继续进行下去了,说了和稀泥的话,“酒后不合适商量这么重大的话题,改天最合适。”这就是个高妙的话术,气氛尴尬时候都能够以此为台阶“今天大家都有点激动,改天在谈吧。”卢植就这样被救下了,大家都没替他说好话,但是却达到了目的,如果替他说好话,非但救不了,还可能被董卓误认为是同党,麻烦就打了。救人不成,自己又陷进去。

经过上述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每个人合理的政治动机,每个人内心都有个小算盘,不过是卢植没有悟透董卓真实的目的,而自己又采用了不太明朗的政治暗语,对董卓这样的武人没有起到暗示的作用,反而因为对牛弹琴,把马屁拍到了马腿子上,差点被杀。幸亏身边的都是政治高手,简单的几句话,救了卢植。董卓的震慑和火力侦察也完成了目的,大家也就结束了,给我们的教训就是,首先,讲话方式要讲究对象,其次是救人不是求情而是给其计算公式,最后就是尴尬时要学会打圆场。

标签: 三国演义权术 权术逻辑 政治手法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mou5.com sitemap